2017年12月21日,由山東地礦七院實施的山東省魯南金剛石研究中心大樓淺層地溫能示范工程正式投入使用,經過一年的運行,夏季制冷溫度在22~24℃,冬季制熱溫度在22~24.5℃,引來社會各界和業內人士多次前來參觀學習,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事實上,這只是山東地礦七院加強清潔能源勘查開發利用推廣的一部分。
完成多個地熱資源調查項目協助臨沂申報“中國地熱城”
地熱資源是清潔、環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和重要的旅游資源。臨沂獨特的地質背景、地質構造和較高的地溫場及成熱環境,造就了較為豐富的地熱資源。全市地熱資源主要集中在河東區、沂沭斷裂帶臨沂段(比如河東區湯頭地熱田、沂南縣銅井地熱田、沂南縣松山地熱田等)。
山東地礦七院作為臨沂地質勘查隊伍的主力軍,在臨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及相關部門幫助支持下,積極作為,全面融入臨沂地熱勘探工作,為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貢獻了“七院”力量。
2008年8月,臨沂市被中國礦業聯合會授予“中國地熱城”稱號,成為全國第二個、華東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這其中離不開山東地礦七院的付出。在此之前,山東地礦七院相繼完成了《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白塔地區深部地熱資源普查》、《山東省費縣薛莊地熱資源調查》、《山東省臨沭縣鄭山地區地熱資源調查》、《臨沭縣蒼馬山旅游區地熱資源調查》、《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龍園地區地熱資源勘查》等調查項目和《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高都地區地熱資源勘查》、《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濱河片區地熱資源勘查與施工》、《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湯頭地熱資源勘查與施工》等勘查項目,這一系列的工作摸清了臨沂市地熱資源,為臨沂市申報“中國地熱城”提供了助力。
評價地熱資源儲量制定資源利用可行性方案
為保證地熱流體長期穩定的開發利用,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礦產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山東地礦七院對臨沂市地熱田開展了大量的地熱資源的評價工作,先后編制了《山東省沂南縣松山S1地熱單井地質報告》、《山東省沂南縣銅井地熱田銅5井地熱資源儲量》、《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湯頭地熱R1井地熱資源儲量核實》等優秀報告,掌握地熱資源開采情況,有效地保護好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保障當地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為臨沂市地熱資源的監管和有序利用提供了支撐。
開展了山東省沂沭斷裂帶(臨沂段)成熱地質條件的研究,劃分出了臨沂市沂沭斷裂帶沿線五個地熱資源勘查遠景區,通過估算研究區地熱資源總量為 5.66×1013kcal,相當于808.53萬噸標準煤的產熱量。可利用地熱資源量為8.49×1012kcal,相當于121.16萬噸標準煤的產熱量。圈定了開發利用重點區,建議合理有序開發地熱資源,為臨沂市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了遵循。
推進清潔能源利用省地礦七院一直在行動
近年來,山東地礦七院積極組織專業技術隊伍,相繼完成《臨沂市羅莊區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臨沂市沂水縣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等工作,較為系統地對臨沂市淺層地溫能儲存特點、資源稟賦等進行了調查研究,初步掌握了全市淺層地溫能資源分布規律。
山東地礦七院還積極編制了《河東區淺層地溫能利用可行性方案》,受到臨沂市委、市政府的一致好評。河東區120m以淺范圍內,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夏季可利用功率890萬千瓦,可制冷面積1.2億平方米,冬季可利用功率920萬千瓦,可供暖面積1.6億平方米。大規模開發淺層地溫能資源,一年可以為河東區節約標煤量1496萬噸,換算成原煤量為5235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硫8.9萬噸,減排氮氧化物3.1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249萬噸,減排懸浮質粉塵4.1萬噸,減排灰渣量52.34萬噸,節約環境治理費14.5億元。
2018年9月,山東地礦七院實施了《河東區寇屯淺層地溫能示范工程》,項目已通過了省自然資源廳的驗收,依托省廳科技處實施的“新農村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示范工程建設項目”,探索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金跟進的淺層地溫能開發新模式,大力向鄉鎮社區推廣,將臨沂城區周邊打造成淺層地溫能利用示范區基地,打造淺層地溫能“河東樣板”,淺層地溫能的開發利用是落實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的有力實踐。山東地礦七院在臨沂清潔能源勘查中凸顯主力軍作用。
推進清潔能源利用,助力節能減排,保護“綠水青山”,省地礦七院一直在行動。地礦七院院長余西順表示,七院將繼續按照省領導對地礦局的批示精神,發揮地質工作的先行性、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作用,在新舊動能轉換、清潔能源的推廣利用方面,為臨沂提供全面的地質技術支撐服務,為臨沂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